©diefenbaker.usask.ca
“一个加拿大萨省人眼中的中国:伊芙琳·波特1971年中国之旅”
本摄影展目前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以下简称“萨省”)萨斯卡通的迪芬贝克加拿大中心(DCC)的画廊展出。迪芬贝克加拿大中心(DCC)是为了纪念加拿大第13任总理约翰·迪芬贝克而建成的,于1980年对外开放,是加拿大唯一的总理中心,保存了总理约翰·迪芬贝克个人遗赠的论文、纪念品、个人图书馆和加拿大第一任总理约翰·麦克唐纳的一些物品。
整个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冷战紧张的局势将中国与西方世界互相疏远。在中加两国的官方外交关系中,萨省的小麦发挥了重要作用 —— 萨省盛产小麦,中国需要小麦。直到1963年,中国已经成为加拿大第二大的小麦海外市场。如今,加拿大每年都向中国出口约200亿加元价值的物产(农产品位居榜首),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摄影师伊芙琳·波特的故事
伊芙琳·波特(Evelyn Potter)出生于萨省的一个农民家庭,并在成年后继续与丈夫以耕种为生。她活跃于加拿大国家农民联盟(NFU),首先成为区妇女主任,然后成为妇女副主席,最后成为妇女主席。后来,她代表NFU参与了国际妇女联合会。
1971年,伊芙琳·波特收到来自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一名叫伍兹沃思( Ken Woodsworth )的教授邀请,参加加拿大首个造访中国的文化交流之旅。
访华旅程前的插曲
在时任总理皮埃尔·特鲁多于1970年10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教授伍兹沃思的非官方代表团在冷战分歧的时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理解。中国政府表示支持这次文化交流,并同意伍兹沃思的观点,即代表团由来自加拿大各个社会的人组成。但是,中国政府拒接了原来的加拿大代表名单,其原因是认为代表团的职业分类是不完整的。虽然它包括大学教师、学生、医生、学校教师、记者、工程师、图书管理员、律师和秘书,但它不包括“农民”。伊芙琳·波特因此被邀请来填补这个空缺。
27天,9个城市
这个由教授伍兹沃思组织的25人的代表团于1971年6月25日至7月27日造访了中国。这趟旅程,不仅寄希望于继冷战之后在太平洋地区建立新的认识,而且能化解东西方国家分离的意识形态鸿沟。在为期27天的行程中,他们访问了9个城市和几个公社。
令人印象深刻的“努力和勤劳”
伊芙琳·波特在回到加拿大后对记者说,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中国人的“努力和勤劳”,以及他们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一同努力的方式。记者形容波特对中国人高效的粮食生产和“自给自足”的本地经济模式印象深刻。在这趟旅行之后,伊芙琳·波特以NFU妇女主席的身份,周游加拿大的个个城市,展示她的幻灯片,分享她对中国的了解,并与加拿大农民分享自己所感受到的精神。
一位萨省人眼中的中国
展示包含了伊芙琳·波特于1971年拍摄的超过1,150张照片。诠释了伊芙琳·波特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正如这些由她通过相机镜头拍摄的图像所展示的。此外,这些照片还揭示了中加两国在农业的现代化开放和塑造上保持的重要关系。 虽然展览中的照片拍摄的是中国,但在更多方面,这些背后的故事都在讲述的是萨省农民,在一个国与国存在意识代沟的时代,她在东西方之间建立意识和理解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以上内容来源:Diefenbaker Canada Centre